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叶圣陶先生反对学校以文字教育为圭臬的错误做法,强调学校教育本身便应是一种融通生活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本位的教育,而不是"预备生活"。以生活为旨归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一种放飞生命活力的教育,它意味着文字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主旨,学校应该进行的是能对生活产生真实受用的教育,书本不是知识与经验的唯一来源,读教科书更不应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2.
在《回廊之椅》中作者林白通过男性、女性和自我意识这三类大群体共同建构了朱凉这个女性附庸者的形象,表现了女性在选择时的犹疑与不确定性,同时也证明了男权社会的不可推翻性。由此认为,在男权社会中,女性除了跟随着男性的步伐消失以外,别无他路。  相似文献   
73.
叶宪祖是晚明著名戏曲家,他的仕进之路坎坷不平,曾九赴春闱以求功名,在五十四岁时才考中进士,又因得罪阉党魏忠贤而被贬回乡,这样的人生际遇促使他晚年皈依佛门。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佛法的精深独到的理解,创作了反映他处世态度的佛教剧《北邙说法》,剧作采用问答式妙解人生真谛、阐发佛门宗旨,阐释了人生中生死荣辱、恩怨得失的矛盾。  相似文献   
74.
《很久以来》的重大历史人物与事件在亲切、细腻的日常生活细节中获得解读,重心是在竺欣慰和冷春兰的两个人物上,是最日常生活的写法,也是最文化姿态的立场。它既是对于"父辈"的致敬,同时也是对于现今的祈盼。小说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以前歌颂与批判的窠臼和正义与革命的旧套,同时也不一味谩骂,而是理性地解读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存在主义的精神探究人性与生命的形式。欣慰之死的最大价值就是对于"真实"的回归和忠实。欣慰之死既是民族和历史的悲剧,更是自我和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75.
《春秋穀梁传》是二级结构方式,其第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问答方式结构其内容,确保简洁。《春秋穀梁传》问答式的结构方式形成的外因在于私人讲学的兴起,内因是《春秋穀梁传》的历史观及由此而形成的《春秋穀梁传》的内容。《春秋穀梁传》的提问和回答在大多数情况下均显得比较舒缓。《春秋穀梁传》将"也"字与问答句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对后世散文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6.
唐代襄阳诗人孟浩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有不少人解读,但都把龙泉寺解读为庐山龙泉寺,认为孟浩然此诗在庐山所作。其实,孟浩然所描写的龙泉寺在襄阳望楚山下,是道安派慧远创建的寺院。慧远离开襄阳后,到过湖北当阳,而后到庐山,沿途创建的寺院皆称龙泉寺。故庐山龙泉寺是慧远从襄阳带去的名字。孟浩然虽到过浔阳(今九江),所作诗并未直接描写庐山龙泉寺,而其《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从其中描写的环境、提到的僧人等情况看,都是写的与孟浩然家只一里之遥的襄阳龙泉寺。  相似文献   
77.
清初刘璋《斩鬼传》对李百川《绿野仙踪》的创作有一定影响,而这一关系却被学术界所忽略。李百川的自序其实已经告诉他阅读过《斩鬼传》;而书中有两则情节直接取自《斩鬼传》。外证和内证材料充分证明了李百川对《斩鬼传》的刻意借鉴和模仿。这一发现能够促进我们对两部小说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8.
叶圣陶是素质教育的探索者,他的教育实践与思想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9.
唐也先生是近年来于潇湘坛上较为活跃青年作家之一,新近结集出版的《飞翔的太阳》一书,共收集了60余篇小说和散。纵观其,它的最大特点是所言说的故事不仅诙谐有趣,而且情感真切。同时,情与趣的双向聚焦也给读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心灵快意。  相似文献   
80.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 ,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 ,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 ,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 ,对“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